蒙娜丽莎的诅咒在线播放_蒙娜丽莎的诅咒之谜
1、按照记载,丽莎·迪·格拉尔弟尼在46岁时抑郁而死,但一位日本心脏病专家说他发现蒙娜丽莎的左眼上有一块黄斑,这是胆固醇含量过高的征兆。
2、这个日本心脏病专家说蒙娜丽莎应该死于心肌梗塞。
3、说不尽的蒙娜丽莎。
【资料图】
4、蒙娜丽莎,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。
5、自问世至今,将近五百年,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,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。
6、当今,世上有研究《蒙娜丽莎》的专著数百部,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。
7、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疑团得到解决,只会随着研究的深入,将更多的疑惑留给后人。
8、人们过分地喜爱她。
9、无止境地探讨她那难以觉察的、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,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,那端庄沉稳的姿态,高贵而朴素的装束,以及无懈可击的完美构图。
10、人们惊叹:列奥纳多,惟有列奥纳多,上帝一样的智慧,才能采集那么多美的元素,将众多美好合为一个完美。
11、于是,美、智慧、永恒,三位一体,极致的搭配,再无超越的可能。
12、就这样,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,也给人们无限沉重的压力。
13、人们既愿意栖身她的庇荫,吸取滋润的营养;又渴望走出她的阴影,呼吸自由的空气。
14、多少年了,无数醉心绘事的人,都为这一重矛盾所困扰。
15、这是一个神话,它与达.芬奇无关,完全是后人制造的。
16、神话像雪球,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滚动,无限膨胀,最终连神话的制造者也被吞没。
17、如今,蒙娜丽莎坐在卢浮宫一处显要的位置,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,每天以我们熟知的、神秘而永恒的微笑迎候数以万计的来访者。
18、这些朝圣般的观众心中装着各式疑问,他们渴望通过这一张温柔娴静的脸庞读出答案,然而离开时却将更多的问题带走。
19、问题是五花八门,许多与蒙娜丽莎并无关系。
20、有人会问:蒙娜丽莎究竟是画中人的名字,还是微笑的别称?画中人究竟是银行家乔.贡多的妻子,还是伊萨贝尔王妃?此画确有真人模特,还是凭想象画成?画中人物没有眉毛,这是当年佛罗伦萨的审美时尚,还是像某人所说,其人正在怀孕,是妊娠反应?画中人是否刚经历流产的伤痛,所穿衣裳是丧服?蒙娜丽莎那令人迷惑的表情真的是微笑吗?难道不是面部麻痹症造成?蒙娜丽莎到底是男是女?其原型是否就是达.芬奇本人?问题越问越离奇,距离画本身越来越遥远,不仅无助于解读该画,反而将人不断引向迷途。
21、其实,有些问题已经构成了对《蒙娜丽莎》的亵渎,只是提问者尚未觉察。
22、蒙娜丽莎是男是女,这还用得着问吗?任何一个对性别有感知的人都不该对此产生疑问,可是有人偏要提出如此荒唐的问题。
23、有人说蒙娜丽莎给人的感觉是中性的,至少她(他)不会给人产生性的诱惑。
24、试问,难道惟有性感才能构成女性美吗?如此,一幅肖像画与一幅色情照片又有多大区别?无疑,蒙娜丽莎是美的,她的美充分体现在人性美上,而不局限于女性特征;或者说,她的美已经超越了性别阻隔,但这并不等于连性别都分辩不出。
25、对于显而易见的事实还要发出荒唐的疑问,若不是别有用心也是无聊之极了。
26、面对一幅分明令人愉悦的肖像却偏要说甚么面部麻痹症,这简直令人愤慨。
27、蒙娜丽莎表情是僵化的吗?瞬间的表情被定格就说成僵化,那真是荒唐透顶。
28、微笑是难以描述的,专注中不自觉的微笑,友善的微笑,欣慰的微笑,或是略带嘲讽的微笑,那是每个人不同情绪下的感受,但笑意是毫无疑问的。
29、至于有人感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常人难以企及的,因而断定此画不是以真人为模特,而是完全凭想象画成,这种论断也纯属多余。
30、人们惊叹达.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:画中人由面部五官到双手,再到身体的其他部分,包括衣着穿戴,每一处都那么真实可感,几乎伸手可及,这是凭空想象无法完成的。
31、倘若没有真实人物作参照,达.芬奇纵然有天大的才气也不可能画得如此生动细腻。
32、有人要问,画中人的眼神、她的笑意是那么遥远和不辩深意,那是其人所独有的吗?为什么今人就摹仿不出?其实这样的问题很好解答。
33、每一个了解绘画的人都懂得,肖像画并不等同于人物原型。
34、一幅好的肖像画首先要体现作者与表现对象间的互动;画家将自己的智慧、情感、人生理念、精神渴求等等都融铸进了画中人物,这样观众从画面上读到的肯定比真实人物要丰富的多。
35、我们了解了达.芬奇的生平,认识了他在诸多领域的非凡造诣之后,上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。
36、既如此,那么画中人究竟是谁的妻子、叫什么名字就不重要了,她是达.芬奇全部艺术才情的汇聚,也是他理想人格的集中体现。
37、从这个意义上说,她不是任何人的妻子,她是一个超乎常规限定的完美人性。
38、我们可以理解蒙娜丽莎为达.芬奇的精神肖像,但要说是以他本人为模特就显得太庸俗化了。
39、有人通过电脑技术将达.芬奇的自画像与蒙娜丽莎作以对照,发现两者的基本结构惊人地相似,于是断定该画是以他本人为模特。
40、其实这是吹毛求疵。
41、相似不等于吻合,当然完全吻合是不可能的,正如画中人与真实人物也非完全相同;然而不同的人总有相似之处,并且相似性是主要的,差异却是微小的;更何况每一个画家描绘他人时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形象带进画面,因为画家对自己最熟悉;这点想来达.芬奇也不会例外。
42、说到这些,其余的问题也就无须解释了。
43、如果我们多读一些画,多接触一些画家,那么不着边际的问题就不会提出来了。
44、驳斥了上述一些问题,不是说围绕《蒙娜丽莎》的研究都是无意义。
45、作为世界美术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一件作品,必然会有无尽的问题为后人探讨。
46、对于《蒙娜丽莎》人们过分熟悉,很难再产生新鲜感;然而醉心于此画的人,却是每看必有新得,各中奥妙怕是只可意会了。
47、《蒙娜丽莎》不但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,简直是法国人的骄傲。
48、当年《蒙娜丽莎》曾经失窃,千万人为之痛不欲生,政府则把当日定为“国难日”;而当它失而复得时,则举国欢腾,其盛况不啻于国家重获新生。
49、法国人莫非忘记了,《蒙娜丽莎》本不该属于他们。
50、在蒙娜丽莎的故乡意大利,拥有无法估量的艺术宝藏;却不曾拥有《蒙娜丽莎》,不能不说是巨大遗憾。
51、这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发烧友的一幅画,不要说艺术界,单就政界要员对她的迷恋就令人诧异:大名鼎鼎的戴高乐总统每当心绪烦躁时,必驱车前往卢浮宫欣赏《蒙娜丽莎》,出来后便满面春风,原先的烦恼荡然无存;而蓬皮杜总统则公开承认无法克制对《蒙娜丽莎》的心驰神往之情。
52、世纪伟人邱吉尔可谓是曾经沧海了,可他晚年有幸亲抚《蒙娜丽莎》时,竟无法控制颤抖的手指;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亦对《蒙娜丽莎》情有独钟,无缘享有真迹,就收藏了4幅赝品。
53、看到这些事实,我们会产生疑问:一幅不大的肖像画为何竟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或是震慑力,难道不是有一种神秘的无形力量在驱动么?有些问题是难以回答的,我们先从《蒙娜丽莎》自身来认识。
54、举世公认的真迹现藏卢浮宫,那是流传有序的。
55、当年达.芬奇迁居法国,身边就带着这幅画;达.芬奇死后,《蒙娜丽莎》即为法国王室所拥有;卢浮宫建成后,此画就被永久收藏。
56、然而,人们不解,现今看到的《蒙娜丽莎》与当初描述的不尽相同。
57、莫非已经过他人做手脚了?的确,我们今天看到的画与当年达.芬奇初画的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。
58、据说,当年拿破仑得到《蒙娜丽莎》,为了将它装进现成的镜框,裁去了画面左右各三厘米;原先的画上两侧有石柱,如今看不到了,只能看见一点柱础。
59、按说拿破仑给此画造成了极大破坏,可我们今天却不会这么认为。
60、在今人看来,《蒙娜丽莎》的构图是完美无缺的,人物身后的风景拓展了画面空间,又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内心世界,人物形象也极为突出;相反,两侧增加了立柱反倒觉得构图沉闷,视野欠开阔,人物形象也失去了单纯。
61、拿破仑戎马一生,未曾对艺术有过特殊的关注,却在美术史上留下了显著的一笔,真是不可思议。
62、看来神圣也不见得是不可动摇的。
63、我们现在看到的《蒙娜丽莎》是棕褐色调,略带些青绿色相,色彩简洁而沉静,朴素而凝重。
64、我们以为画向来如此,其实不然。
65、据达.芬奇同时代人对此画的描述,当时的画是色彩鲜艳,调子明快的,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呢?当年法王得到了《蒙娜丽莎》,为了更好地保护它,在表面涂了过多的光油;历经数百年光阴,光油变成了暗褐色,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色彩;画表面已经开裂,形成了蛛网般的细密纹理。
66、保存状况不佳,那是令人惋惜的;然而,我们宁愿承认当今的《蒙娜丽莎》。
67、单纯浑厚的色调与人物沉静内敛的精神气质相得益彰;深暗的衣饰、迷蒙的背景将人物脸庞及双手衬托得响亮动人;而均匀的裂纹则给人物增添了神秘气息,让我们欣赏她时带上更多的崇敬与神往。
68、有人想通过现代科技手段除去表面油垢,恢复原先明丽的色彩;只是担心技术不过关,怕损伤画面。
69、其实,倘若真的修复了,我们反倒会觉得陌生以至难以接受。
70、临摹名画是一种喜爱的表现,《蒙娜丽莎》就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临本。
71、且不说今人的临摹,仅在达.芬奇时代就有好几个版本的《蒙娜丽莎》,那多半是达.芬奇的学生或助手临的。
72、有几幅技巧拙劣,放在原作跟前不堪入目,不过其中也不乏佳作。
73、在美国新泽西州也有一幅《蒙娜丽莎》,和卢浮宫的原作极为相似,只是构图略大一些,露出左右两侧的石柱(原作构图本来如此)。
74、画上的蒙娜丽莎秀丽、清纯,更具人间气息。
75、专门研究《蒙娜丽莎》的学者雷特认为这幅也是达.芬奇所作,而且是最初作品,该作表现出了人物的青春魅力;而收藏于卢浮宫那幅大约作于1513年。
76、达.芬奇到了晚年技艺愈加炉火纯青,但多年过去,蒙娜丽莎已不再年轻,而多了些许成熟与深沉。
77、这种说法颇耐人寻味,但毕竟只是推测,难以得到证实。
78、多数人对此持否定意见,反对者认为:达.芬奇一生中创作的绘画屈指可数,他从未重复过自己的作品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标签: